网销保险产品预期产品收益被模糊处理
赵笠钧表示,现在这个环保工程施治的阶段中,河道的洁污、清淤等大量项目都是工程性的工作,一些央企进入环保行业是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下,并且它们有工程施治的优势。
北京市PM2.5从2013年的89.5微克/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58微克/立方米。同时,国家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,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528亿元专项资金和100多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。
全国燃煤机组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亿千瓦。同时,环保部还组织了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,严厉打击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。制修订水泥、石化等重点行业排放标准20多项,实施了一轮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部委将联合制定《GEP核算技术规范》,把GEP纳入生态文明目标考核体系。回归初心,十九大给我们的重要感知是政府越来越重视民众的感知。
环卫市场同样强调整个系统的重新构建,包括分选和资源化的所有措施,还需要考虑跟焚烧场、前端中转站的协同关系。去年9月份之前,整个产业IPO通过率83%,环保IPO通过率87.5%,9月之后IPO整体通过率降到51%,环保IPO通过率则降至20%。4.煤炭、钢铁去产能:五年来,在淘汰水泥、平板玻璃等落后产能基础上,以钢铁、煤炭等行业为重点加大去产能力度,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予以支持,用于分流职工安置。
二、2018年政策取向1.电价: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,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%。2.煤炭、电力、钢铁去产能:继续破除无效供给。推动集成电路、第五代移动通信、飞机发动机、新能源汽车、新材料等产业发展,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,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,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。6.国企国资改革: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,兼并重组、压减层级、提质增效取得积极进展。
2.能耗水耗下降: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、水耗均下降20%以上,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,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。5.产业扶贫:加大精准脱贫力度。
一、过去五年工作回顾1.生态环境治理:(2017年)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加大监管力度,全面强化监督执法,严控工业及城市三废的排放,积极淘汰高能耗高污染及落后产能企业,提高准入门槛,调整能源结构及能源供给方式。在人群与土壤直接接触较多的地方(如公园),建议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检测与评价。比如,长年以来,高速公路两旁的土壤受汽油车、柴油车排放等影响,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很有可能超标。
摸清底数,建立大数据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,就是摸清底数,要有大数据。周健民表示,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、滞后性等特点,多数情况下看不见、摸不着,土壤一旦被污染,治理代价甚至比水、空气污染治理更大。否则,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,治理难度更大,需要的时间更长,付出的代价也更大。此外,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宣传与科普工作,增强人民群众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,从而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。
各省市可借鉴大气污染治理的网格化管理模式,分片管理,设立监测点位,纳入常规监测体系,总体把握辖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。在今年全国两会上,多位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提案。
周健民表示,数据的缺失将导致决策和管理缺乏依据、防治缺乏针对性,很难在短时期改善土壤环境质量。目前,我国对土壤污染情况的了解都是基于2006年的土壤普查。
潘碧灵建议,一是在我国相关法律中明确,实行最严格的油品标准和农产品投放物标准;二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;三是树立取之于土,用之于土的理念,如按比例拿出土地出让金的一部分用于土壤修复与保护。在获取大数据的基础上,叠加基础底图、行政区划图等专题数据,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。加强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受工业三废排放、采矿和冶炼、家庭燃煤、生活垃圾渗出及汽车尾气排放等影响,我国城市土壤容易受到重金属的污染,相关防治工作也引起了委员们的关注。土壤污染不仅影响着生态环境,还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影响。正在进行的土壤污染源详查,将在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、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。同时,在国家和各省级有关土壤标准和规范下,利用强大的海量空间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和GIS技术,将获取的调查结果进行规范化处理,将土壤污染因子、污染程度、污染面积、污染范围等内容统一入库,形成土壤污染大数据。
严格按照土十条时间进度表,在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基础上,加快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,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,全面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。全国政协委员周健民说。
对此,农工党中央建议,开展土壤污染彻查,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大数据库。随着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和能源结构的调整,土壤扬尘将会继续成为城市大气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,不仅直接影响食物品质,而且还会导致大气污染、地表水污染、地下水污染、微生物活性变异和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。
民盟中央提交了《关于加强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提案》,指出我国城市人口高度密集,土壤污染可以通过扬尘和土壤直接接触而对人体产生危害。具体来说,就是通过收集已有的污染源普查资料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、污水灌溉区等资料,开展全国农用地、污染地块、废渣场地及土壤污染源初步调查与评估。
二是大力倡导清洁生产,减少或切断重金属污染源。他建议,对于健康土壤的防护,最重要的是掐掉污染源。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表示,目前,一些地方对土壤的保护重视程度仍有待提升,一些可能影响土壤健康的现象并没有引起重视,也没有采取相关举措。坚持预防为主保护健康土壤当前,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,做好未被污染的土壤预防工作。
四是严控已污染土壤,减轻对人体的危害。提案建议,鉴于城市土壤对人类健康的影响,应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壤环境安全管理的法律、法规和标准体系。
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相应的治理,植树种草,减少直接暴露;对污染严重的土壤进行表土填埋或移除,减少儿童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直接接触。如针对已经受污染的城市土壤地块,制订促进治理和恢复的专门法规、方法及标准体系;加快制定城市土壤重金属健康评价标准体系。
三是制订城市土壤的环境监测方案,建立监测的保障机制同时,根据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小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+26城市污染源排放清单开展的初步分析,2+26城市在不到全国3%的面积上,排放了全国10%以上的二氧化硫、15%以上的氮氧化物和一次颗粒物,排放强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3-5倍。
因此,只要遭遇不利气象条件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就很容易发生大气重污染过程,3月份整体空气质量形势严峻。专家表示,京津冀3月份整体空气质量形势严峻。3月是冬春季节气象交替时期,大气环流形势复杂多变,区域湿度增大,冷空气逐渐减弱,容易出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。另一方面,要积极研判空气质量形势,及时采取有效减排措施,减轻重污染天气的影响。
柴发合表示,近期京津冀北部地区降水偏少,容易形成沙尘或浮尘天气。他表示,下一步,一方面要加快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和交通结构的调整步伐,从根本上解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频发的问题。
截至目前,本次沙尘天气基本结束,京津冀区域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恢复到良为主。北京市自4日8时起PM10浓度开始攀升,到12时达到300微克/立方米以上,并持续4个小时,17时开始逐渐回落。
北京市受东南风影响,沙尘在山前有所滞留,PM10浓度缓慢下降,预计5日空气质量恢复到良。3月3日起,主要来源于蒙古地区的沙尘气团快速东移南下,经内蒙古中部进入渤海湾上空,并于3月4日清晨向西回流至京津冀区域,对区域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。